在路上自驾游俱乐部
标题:
『2015西南行』
[打印本页]
作者:
东倒西歪
时间:
2016-2-5 09:11
标题:
『2015西南行』
本帖最后由 东倒西歪 于 2016-2-14 11:42 编辑
2016.2.14.补充:
照片是我从QQ空间里引用到论坛的,因此如果使用手机浏览论坛,可能会出现看不到照片的现象。
这个时候就需要在手机浏览器里,将其改为“电脑版”,就可以看到照片了。
首发在我的QQ空间(http://user.qzone.qq.com/22352589/311)和腾讯微博(http://t.qq.com/xuw0809/mine)。
我写游记一向很慢,有空有心情的时候就写一点玩,想到哪就随手写到哪;另外,因为QQ空间的说说和微博有字数的限制,所以我的游记显得比较散。
此篇我是写完后才转发到车友会论坛的。
作者:
东倒西歪
时间:
2016-2-5 09:12
本帖最后由 东倒西歪 于 2016-2-5 09:17 编辑
『2015西南行01』早早定下的2015年8月1日自驾川西的计划,因天气预报说川西将连降大雨,我只得在7月30日晚将线路改为西南行:经湖南的岳阳、湘西入贵州游玩几天,再折回湖南衡阳的南岳衡山游玩(实际在贵州临时起意改为从重庆、恩施返汉)。So,8月1日近中午时分,我们一行顶着酷暑,开车逃离武汉。
『2015西南行02』我们沿京珠高速经岳阳向西转道G56杭瑞高速,过洞庭湖时远远看了看岳阳楼;再过常德,行程660公里于晚上8点前到达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住宿。当晚在吉首吃的石锅鱼较有特色,味道鲜美。这2张照片是19:00在湘西某休息站所拍,当时夕阳正西下,山里凉风习习,薄雾朦胧。
作者:
东倒西歪
时间:
2016-2-5 09:21
『2015西南行03』8月2日清早,我们继续沿G56经铜仁转道S15铜大高速和G60沪昆高速,行程240余公里于10:00抵达镇远古镇。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名镇,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自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92年的历史,其元清时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
『2015西南行04』镇远古镇是座苗乡古城,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
作者:
东倒西歪
时间:
2016-2-5 09:24
本帖最后由 东倒西歪 于 2016-2-5 09:37 编辑
『2015西南行05』午餐是在镇远古镇吃的当地名吃酸汤鱼。大约14:00我们就驱车驶上S25沿榕高速和G60沪昆高速前往千户苗寨。镇远和千户距离不足150公里,但最后是一段山路,又因此山路途径的镇子某少数民族正在过他们的某个传统节日,致使此镇交通严重滞留,我们差不多17:00才到千户苗寨。
『2015西南行06』千户苗寨四周环山,大门位于半山腰,中心区域处于“锅底”,大门停车场已满,我们只能去山顶新建的停车场泊车。山顶的风寒嗖嗖的,我们赶紧购票,拿着行李自上而下步行前往“锅底”。苗寨内商业气息浓厚,漫山遍野是酒店,价格和环境弹性极大,我们在山坡上找到一家满意的酒店入住了。
『2015西南行07』我们放下行李就去门逛街。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 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其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白水河穿寨而过(寨内河长16.8公里),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
『2015西南行08』中国游客越多的古镇,开发就越厉害,铜“香”味就越重。千户苗寨也不能免俗,商业化气息较重,不过相较其他著名古镇,这里还算干净一点。白水河畔有一大片小餐馆,我们找个一家点了几样本地的小菜,吃完之后接着逛。傍晚开始,街边就开始有各种民俗歌舞表演,载歌载舞,热闹又喜庆。
作者:
东倒西歪
时间:
2016-2-5 09:26
『2015西南行09』华灯初上,夜幕终来临。我们沿着白水河在苗寨里逛到晚上快9点才回到酒店。酒店是依山而建的3层木制吊脚楼,2楼有一平台,我们住在3楼。洗完澡,我穿着睡衣来到平台,靠着木制“美人靠”,喝茶抽烟、吹牛打屁,享受着山里的习习凉风和无雾霾的空气。千户苗寨最美的就是眼前的夜景!
『2015西南行10』千户苗寨的晚上非常的凉爽,很适合武汉人夏季来此睡大觉;美中不足的是吊脚楼亦是木质地板,晚上有人走动就砰砰响。8月3日我醒来时已是7点,错过了日出,我只得拿着相机在2楼的平台上喳喳的一通乱拍。这张照片和昨夜拍的角度几乎是一模一样,但晚上的景像确实比白天更具魅力。
『2015西南行11』早餐在街上吃完花溪牛肉米粉,我们继续闲逛。苗寨喜欢依山而立,侗寨大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风雨桥逐渐发展成为侗族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侗家的风雨桥也远比苗家的精致、雄壮。千户苗寨的白水河上的几座风雨桥,已不是传统的全木质结构,而是水泥和木质混合结构的。
『2015西南行12』千户苗寨的木质吊脚楼,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多为三层:底层用于存放工具、关养家禽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第三层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2015西南行13』2005年千户苗寨住有1288户6000余人,苗族占99.5%,故名千户苗寨。苗族大本营在贵州,贵州苗族大本营在西江,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同胞在这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开辟出大片梯田,形成了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作者:
东倒西歪
时间:
2016-2-5 09:28
『2015西南行14』我们约10点钟离开千户苗寨,沿G75兰海高速行驶270公里于13点后到达荔波县小七孔镇;由于景区大,下午游玩会较仓促,我们决定先在镇上住下好好休息。晚上在小镇街边的烧烤摊宵夜,烧烤的新鲜牛腿味道太棒了!当晚荔波小雨,气温很低,我只得在8月3日晚上打开空调使用制热才得以入睡。
『2015西南行15』小七孔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有超级盆景的美誉,于2007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景区全长7公里,在一片宽1公里、长12公里的狭长幽谷里,东西两侧各有一门。我们于8月4日8点前来到景区西门,换乘的景区环保车,载着我们穿越幽谷直奔东门,然后自东向西沿响水河拾阶而上开始游览。
『2015西南行16』小七孔景区最著名的是横跨在响水河上的一座七孔拱桥,桥长25米,桥面宽4米,拱高4米,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6年),是古代黔南通往广西的交通要道,到了小七孔也就是脚踏了贵桂两省。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两岸古木参天,古色古香的桥下是绿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
『2015西南行17』小七孔桥因桥下有七孔而得名,景区因小七孔桥而立名。此桥看似单簿,但几百年来它经过多次洪水冲击却泰然屹立,迄今完好无损;其下游数百米处有一座始建于1993年的铜鼓桥,2000即被大水冲毁,2001年重建,由此可见小七孔桥建筑工艺的精妙。七孔古桥有几个神话故事,就不一一罗列了。
作者:
东倒西歪
时间:
2016-2-5 09:30
『2015西南行18』过小七孔桥,向西曲行数百米,即是瀑宽10米、落差30米拉雅瀑布。瀑在路侧,人在瀑旁,瀑布溅喷的水雾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给人一种扑面的凉爽,可一洗征尘的暑热和劳乏,顿觉轻松和振奋。如果说黄果树瀑布是大开大合型的降龙十八掌,那么拉雅瀑布就是小家碧玉型的兰花点穴手。
『2015西南行19』小七孔古桥下是涵碧潭,其上游长1.6公里的狭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响水河床错落着68级跌水瀑布;层层叠叠的跌水瀑布,淙淙哗哗倾泻而下,她们和拉雅瀑布构成一幅绝妙的立体交叉瀑布群景观。如此众多而密集的跌水瀑布,实属全国罕见。本记第15张照片就是跌水瀑布某一近景。
『2015西南行20』小七孔景区有“小九寨”之称,其风景和九寨沟确有类似,都是以水为基调,瀑布是精华;九寨沟的水是蓝色,小七孔的水是绿色。如果没有去过九寨沟,会觉得这里风景非常好看;如果去过九寨沟,对比之下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我们一路交替步行和乘坐环保车向西门曲行游览,这点也和九寨沟相似。
『2015西南行21』沿途有名的景点有水上森林、石上森林、鸳鸯湖、翠谷瀑布、卧龙潭等,就不再一一上照片了。一上午天都是阴沉沉的,12点来钟的时候终于下雨了,我们来到照片所在的卧龙潭附近避雨,此地距离西门已不太远。我们大约是14点前后离开了小七孔,在小七孔前后游览了近6个小时。
『2015西南行22』原计划小七孔之后去黄果树大瀑布,再折回湖南的衡山。在千户苗寨时有游客建议不要去黄果树,那里游客实在太多;老婆突然想去重庆吃火锅,因此我们在车上将路线临时改为去重庆,再去恩施。8月4日下午我们绕过贵阳行程400公里来到遵义住宿,晚上找到一家“遵义人的火锅”店吃火锅。8月5日上午我们去了一趟遵义会议会址,行程250公里于中午14点在重庆磁器口古镇吃的毛血旺,下午游览渣滓洞。重庆市区人多车多、气温暴热,让刚离开贵州的我们无法忍受只得逃离,在高速上行程100公里来到重庆的远城区南川区住宿,这里和市区是2重天,超级凉快,又没有游客。我们晚上终于吃到超好吃的重庆火锅了!没有游客的地方才可能有正宗的产品,这是我们后来一直念念不忘的一顿火锅!!
作者:
东倒西歪
时间:
2016-2-5 09:32
『2015西南行23』8月5日上午,我们又驱车106公里来到重庆武隆县的武隆喀斯特旅游区。下了高速就开车上仙女山,山顶上漫山遍野都是别墅和小区,噱头估计是5A景区的地产,我大致看了看入住率,极低。购票后换乘环保车,进入天生三桥景区大门,因为该景区在一个天然的“大坑”里,我们遂步行入天坑。
『2015西南行24』天生三桥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天生石拱桥组成,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三座桥横跨在羊水河峡谷之上,石桥的跨度和距离峡谷底部均在百米以上。三座石桥将峡谷两岸的山体连在一起,形成了“三桥夹两坑”的奇特景观,石桥之间所夹的坑,称为天坑。
『2015西南行25』这里因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变形金刚4》而名声大噪。在天龙桥附近的天坑中,建有仿唐建筑“天福客栈”,就是《黄金甲》中唯一的外景地,客栈里不停地在播放《黄金甲》;这里还是《变形金刚4》的中国取景地,如今景区内还有电影中汽车人大黄蜂和机械怪物的巨大模型。
『2015西南行26』我们13点离开武隆,顺着乌江的国道行驶到涪陵区才上高速,前往湖北的利川市。乌江的景色倒是很不错,从武隆到利川大约310余公里,沿途最有名的是丰都鬼城。有3个感受:重庆真大,大得变态;重庆的远城区比市区凉快多了;贵州到重庆、重庆到利川的高速收费,真贵,真特么的贵!
作者:
东倒西歪
时间:
2016-2-5 09:34
『2015西南行27』8月6日傍晚,我们回到湖北来到恩施州利川市住宿,利川的晚上非常凉快,晚餐的时候偶遇几位武汉的游客。利川最有名的除了“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的《龙船调》,就是腾龙洞了,我2011年曾去过腾龙洞,真没多大意思,因此我们放弃游览此洞。8月7日清早就直接来到恩施大峡谷。
『2015西南行28』恩施大峡谷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的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是清江大峡谷一段,峡谷全长108公里,面积达300平方公里。恩施大峡谷景区主要就是指屯堡至沐抚这一段,峡谷内有近10公里长的地缝幽深奇绝,除了河小峡谷大,最大的景观特色是两岸典型而丰富的喀斯特地貌。
『2015西南行29』恩施大峡谷景区已开放七星寨和云龙地缝两大核心景区,总面积35.2平方公里,天坑、地缝、绝壁、峰丛、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质景观一应俱全,主要景点有:七星寨绝壁、绝壁栈道、双子塔、一炷香、小楼门峰丛、大楼门峰丛、石简长卷等。说是峡谷,其实游客主要在山顶和山腰上游览。
『2015西南行30』一炷香是恩施大峡谷最著名的标志性景点,其实就是个大石头棒槌,但一炷香的名字肯定比棒槌好听。他高度为150米,柱体底部直径6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是地球上稀有的单体三叠系灰岩柱,此地的岩石的抗压强度是800千克/立方厘米。千万年的雨打风吹,一炷香依然傲立在群峰之中。
作者:
东倒西歪
时间:
2016-2-5 09:35
『2015西南行31』透过双子塔中间的缝隙,可以看见一炷香。双子塔是三叠系灰岩经风化剥蚀、溶蚀形成的如芦笙状的对称两柱状山体,互不相联,彼此对峙凝望;这是因为岩石本身性质相同、构造裂隙较规则,在大雨沿直立裂隙直接冲刷下形成,但两山体如此对称,外形几乎相同,在自然界是比较罕见的。
『2015西南行32』我们14点多离开大峡谷来到恩施市区住宿,市区内好热!傍晚,我们到市郊的土家女儿城游玩,这里是一座集吃、喝、玩、小商品、歌舞表演的人造民俗古镇。我们晚上在女儿城吃了一顿重庆火锅——刘一手火锅,味道还算地道。8月8日,我们开车沿G50沪渝高速于傍晚时分回到了酷暑中的武汉。
作者:
东倒西歪
时间:
2016-2-5 09:36
『2015西南行33』此趟西南行程3400公里,历时8天,感受如下:1)这是我第3次去贵州省游玩,第1次是贵阳、黄果树游,第2次游玩的是贵北的赤水、川南的泸州一带,3次去的位置都不重复;贵州不仅是避暑胜地,值得游览的地方亦多。2)这次是我第4次去重庆,前3次都在传统的重庆市区内转悠,真的没有值得游玩的地方,但下辖的武隆很漂亮;在这个星球上,重庆火锅绝对是最好吃的,没有之一,但一定要吃没有游客去的火锅店。3)这是我第2次来恩施旅游了,恩施州的利川市凉快,恩施市热;恩施州的旅游资源还算不错,也就只是不错而已;我们湖北人真的不会经营旅游,不善于宣传,硬件、软件建设俱差,却把门票卖得超贵,并且拆分景区门票(将峡谷和地缝分开售票),就为多捞钱,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怎么可能吸引游客前来消费?——2015西南行游记到此over。
作者:
红旗飘飘
时间:
2016-2-5 22:31
大片好
作者:
潘榕
时间:
2016-2-13 08:47
只有文字冇得pp?发pp看哈呀
作者:
东倒西歪
时间:
2016-2-14 11:35
潘榕 发表于 2016-2-13 08:47
只有文字冇得pp?发pp看哈呀
有图片啊。
你如果是用手机浏览论坛,得选择“电脑版”才能看到照片。
作者:
烟斗
时间:
2016-2-14 19:43
很不错的游记。人长得精神文章也出彩,赞一个!
作者:
烟斗
时间:
2016-2-14 19:48
坐等东倒西歪山西行的游记。
欢迎光临 在路上自驾游俱乐部 (http://www.wuhanch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